重大突破!近红外荧光纳米传感器,助力催产素作用机制研究
研究背景
PART 1
研究方法
PART2
为了攻克这些难题,科研人员另辟蹊径,采用了一种基于碳纳米管吸附的单链 DNA 配体指数富集系统进化技术(SELEC)的创新方法。这种方法的核心,是利用单链 DNA(ssDNA)在近红外荧光单壁碳纳米管(SWCNT)表面,进行纯合成分子识别的演化。SWCNT不仅生物相容性好、光稳定性强,而且具有组织透明荧光的特性。
图 1. 催产素分子式
科研人员设计了一个包含超多随机 18 聚体单链 DNA 序列的文库,让这些序列和 SWCNT、催产素充分混合。经过多轮筛选、扩增,再通过深度测序,蕞终找到了对催产素敏感度超高的单链 DNA 序列,成功制备出了 nIROT-SELEC 纳米传感器。
实验过程
PART 3
3.1 SELEC 实验流程
从含 18 个随机核苷酸、两侧有特定序列的单链 DNA 文库出发,将其与 pH5 的醋酸盐缓冲液、SWCNT 混合,经浴超声、加热变性、冷却后加催产素,再经探针尖端超声、离心、过滤等操作分离结合的单链 DNA,接着 PCR 扩增,确定合适循环数后进行制备性 PCR,产物纯化、提取、脱盐、浓缩,后续轮次将干燥单链 DNA 重悬继续筛选。
图 2. SELEC 纳米传感器发现过程示意图。
3.2 高通量测序与分析
对 SELEC 文库进行两轮 PCR 添加测序适配序列和索引,用 Illumina HiSeq 4000 测序,筛选正确固定区域序列,借助 FASTAptamer 工具处理数据,利用 matplotlib 和 MATLAB 对前 200 个序列可视化。
3.3 合成 ssDNA-SWCNT 纳米传感器
在特定试管中混合 HiPCo SWCNT 浆液和单链 DNA,经涡旋、浴超声、探针尖端超声、两次离心后,测吸光度计算浓度,稀释后 4°C 平衡至少 24 小时。
3.4 光学表征纳米传感器
用定制光谱仪和探测器采集近红外荧光光谱,激发波长 721nm,测量不同时间点荧光,计算 ΔF/F0;对表面固定纳米传感器,在荧光显微镜下用 721nm 激光激发成像,处理图像并分析 ROI。
3.5 急性切片制备与纳米传感器标记
选用 14 - 17 周龄雄性 C57BL/6 小鼠,按规范流程制备急性脑切片,用含纳米传感器的溶液孵育切片,冲洗后成像。
3.6 近红外显微镜设计与实验
搭建显微镜,以 785nm 激光激发,经滤光片和物镜作用,用探测器采集荧光,由 Micro - Manager 软件控制。实验时,先记录基线,刺激后再记录,添加喹吡罗后重复操作。
3.7 图像处理与数据分析
用定制 MATLAB 应用或 Python 代码处理成像文件,计算相关参数,如 ΔF/F0、确定 ROI 数量等,分析数据。
研究结果
PART4
该研究成功开发了基于单链 DNA(ssDNA)修饰的近红外荧光单壁碳纳米管(SWCNT)的催产素纳米传感器 nIROT-SELEC,用于高时空分辨率成像,为研究催产素神经传递提供了有力工具,具体研究结果如下:
4.1 筛选出ssDNA-SWCNT构建体
通过SELEC技术对超过1010个随机18聚体ssDNA序列进行筛选进化,经过6轮筛选后,实验文库和对照文库出现明显差异,表明成功进化出识别催产素的序列。分析发现实验文库中腺嘌呤富集,且特定三聚体(GGG、AGG和GGC)在进化中起重要作用。从实验文库中筛选出的序列制备的纳米传感器对催产素响应更强,其中E6#4-SWCNT表现最佳,被选定为 nIROT-SELEC 纳米传感器。
4.2 nIROT-SELEC纳米传感器性能优越
-
灵敏度高:在体外实验中,nIROT-SELEC对催产素响应呈浓度依赖性,具有纳摩尔级灵敏度,平衡解离常数(Kd)为4.93 ± 3.19 μM。
-
选择性好:该传感器对大多数神经化学物质具有选择性,虽对多巴胺也有响应,但使用喹吡罗抑制多巴胺释放后,可实现对催产素的特异性成像。在成像实验中,固定在玻璃片上的nIROT-SELEC对催产素的结合动力学比加压素更快,且在持续激光照射下荧光稳定,无明显光漂白现象(小鼠的脑切片成像采用了Raptor Photonics Ninox 640 SU 短波红外相机)。
图 4. nIROT-SELEC 展示出对催产素的敏感性和选择性。(A) 添加 100μM 催产素前后,nIROT-SELEC 的荧光强度光谱,黑色虚线表示添加前,红色表示添加后。(B) 在磷酸盐缓冲液(PBS)中,nIROT-SELEC 对浓度从 50nM 到 100μM 的催产素的荧光调制情况。(C) nIROT-SELEC 对 50μM 的催产素(OT,n = 15)、加压素(VP,n = 6)、多巴胺(DA,n = 3)、γ- 氨基丁酸(GABA,n = 3)、谷氨酸(Glu,n = 3)、促甲状腺激素(TRH,n = 3)、阿托西班(Ato,n = 3)、L-368,899(n = 3)以及卡贝缩宫素(Carb,n = 3)的响应。误差线表示标准差。(D) 固定化的 nIROT-SELEC 对 100μM 催产素(红线)和 100μM 加压素(黑线)的时间积分 ΔF/F₀。阴影区域表示标准差。(E) 固定化 nIROT-SELEC 在同一视野下的近红外荧光图像,左图为添加 PBS 后 30 秒的图像,中图为添加催产素后 30 秒的图像,右图为蕞后时间点的图像。(F) 固定化 nIROT-SELEC 在同一视野下的近红外荧光图像,左图为添加 PBS 后 30 秒的图像,中图为添加加压素后 30 秒的图像,右图为最后时间点的图像。比例尺代表 10μm。
4.3 实现脑组织中催产素的成像
在急性小鼠脑切片实验中(小鼠的脑切片成像采用了Raptor Photonics Ninox 640 SU 短波红外相机),nIROT-SELEC能实时监测电刺激诱发的催产素释放。在室旁核(PVN)和伏隔核(NAc)区域,电刺激均导致nIROT-SELEC荧光强度增加。使用喹吡罗抑制多巴胺释放后,不同脑区的纳米传感器荧光强度和释放位点数量发生变化,进一步证明了nIROT-SELEC在复杂脑环境中的可靠性,并提供了不同脑区多巴胺和催产素分布的相关信息。
图 5. nIROT-SELEC 在体外检测神经调节剂。(A) 在标准人工脑脊液(aCSF)中,对室旁核(PVN)施加 0.5 mA 电刺激后,同一视野的近红外荧光图像。每组展示三帧图像:(左图)“刺激前” 是电刺激前 nIROT-SELEC 的基线荧光;(中图)“刺激中” 是电刺激后立即采集的荧光图像;(右图)“刺激后” 是 nIROT-SELEC 荧光恢复到基线后的图像。比例尺代表 10μm。(B) 在标准 aCSF 中,对伏隔核(NAc)施加 0.5 mA 电刺激后,同一视野的近红外荧光图像。每组展示三帧图像:(左图)“刺激前” 是电刺激前 nIROT-SELEC 的基线荧光;(中图)“刺激中” 是电刺激后立即采集的荧光图像;(右图)“刺激后” 是 nIROT-SELEC 荧光恢复到基线后的图像。比例尺代表 10μm。(C) nIROT-SELEC 在体外对催产素、喹吡罗以及喹吡罗 + 催产素的响应。(D) 在室旁核中,添加(红色)和不添加(黑色)2μM 喹吡罗后的时间进程积分 ΔF/F₀。实线(阴影部分)是三次刺激重复实验的平均值(标准差)。(E) 在伏隔核中,添加(红色)和不添加(黑色)2μM 喹吡罗后的时间进程积分 ΔF/F₀。
研究意义
PART5
这项研究成果意义非凡。从技术层面看,它首次证明了 SELEC 技术可以为像催产素这样结构复杂的神经肽,进化出高灵敏度的分子识别元件,为今后开发更多用于生物成像的纳米传感器,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。
从神经科学研究角度来说,nIROT-SELEC 纳米传感器就像一把 “金钥匙”,为我们打开了深入研究催产素神经传递的大门。它能够在高时空分辨率下,实时观察催产素在大脑中的动态变化,这对于我们理解催产素在健康和疾病状态下的作用机制,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。比如说,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探究多巴胺和催产素之间的相互作用,为治疗相关神经疾病提供更精准的理论依据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doi.org/10.1101/2024.05.10.593556